查看原文
其他

7人获奖!

立德树人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4-04-30

近日,“第二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龙江赛区)选拔赛”获奖结果出炉。哈工程7位老师获奖,获得一等奖数量并列全省第一。

船舶学院倪宝玉教授牵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团队获得正高组一等奖,并将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动力学院王贵新副教授的《内燃机结构》和工程训练中心周莹副教授牵头的《工程伦理与工程认识》团队荣获副高组一等奖,材化学院张贺新老师牵头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团队和数学学院隋然老师牵头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团队荣获中级组一等奖。动力学院王忠义教授牵头的《船舶动力装置》团队和学生工作处陈燃老师牵头的《生涯规划1:自我特质探索》团队分别荣获正高组和中级组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一等奖:《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

 瞄准“兴趣-科研-探索” 

 “五道佳肴”育英才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倪宝玉教授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相长,培养一流人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教学团队一同开展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四创新一内核”教学创新实践,共同支撑了为培养可靠顶用、善于创新的船海领域一流人才奠定雄厚的流体力学基础的课程目标以及追求流体力学真理、服务船海大国重器、担当国家行业使命的思政目标。

他引入费曼学习法,“学生给学生讲解、学生与学生研讨、教师给学生点评、师生给学生打分”,“兴趣-科研-探索”启发式教学模式,设置“前菜、主菜、甜点、咖啡、水”等“五道佳肴”,形成了“六化”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体系,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利用慕课预习;教师课中“模块化、谱系化”讲解和学生“个性化”研讨;课后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和“bilibili第二课堂”巩固学习。

一等奖:《内燃机结构》

 讲活讲新核心专业课 

《内燃机结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在支撑舰船动力方向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讲教师王贵新副教授针对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内燃机结构复杂,学生难以形成立体形象思维,教学效率低,教学局限性大等问题,开展了课程的创新研究。

团队利用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将虚拟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建了“结构类”课程教学新模式。团队自主开发与建设内燃机虚拟模型库、三维动画库等资源,形成了包括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国家一流课程网和内燃机教学网等系列化、立体化,线上与线下互动,三网联动的教学资源。同时,团队将最新的科研实践和成果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在体现船机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的同时,展现教学内容的特色与创新,呈现出新时期舰船动力领域最新的技术前沿。

一等奖:《工程伦理与工程认识》

 打造三维一体线上实践课程 

《工程伦理与工程认识》课程是国内首批将工程伦理纳入本科生培养体系的通识教育必修课。20年来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 坚持目标牵引问题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分析,针对“工程认识相对缺乏、工程伦理比较陌生、课上时间相对有限、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四个问题,创建了教学内容三融合、教学方法两突破、教学拓展四应用、教学评价三进阶的“3243”教学模式

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工程之美与劳动之美、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三个方面的相互融合,打造知识讲授、操作演示、虚拟仿真三维一体线上实践课程。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合理利用,建立开放实验室预约机制、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合理分配课内课外时间,实现课上训练全员参与;充分利用课程组空间资源,建设工程文化展厅、打造工程文化长廊构建实践育人情境;以大国工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和大国制造为脉络,构建“线上+线下、有声+无声、显性+隐性”多维课程思政模式。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融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贡献度评价,将教师单向评价优化为师生共同评价。

一等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的跨行业人才驱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是全校本科生通识课,是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的。课程在“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下,开展了跨行业人才驱动的教学创新设计。

材化学院张贺新老师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团队先后开展了课程教材、慕课、实验、思政等方面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构建兼具知识广度和科学深度的教学内容,教材根据时事背景及时改版,利用“云环保”小程序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通过情境模拟、课堂研讨、诗词教学等多种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开展职业规划,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

一等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夯实概率基础

厚植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随机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夯基础、养思维、提能力、树情怀”的教育理念,构建了3334教学范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教学经验。

课程将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创建有特色的思政案例库;利用数学软件增加演示实验,增加概率论中经典案例,利用统计软件增加实践环节;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际案例,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实现3线融合贯通,即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考核实行4重反馈提升,以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学生评教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听取各级督导的评教意见与建议,邀请师生进行访谈,进行教学反馈和分析,提升教学效果;利用海云天网上阅卷系统、智慧树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掌握学生学习成效、找到课程改革不足,进而持续改进,实现教学闭环。

二等奖:《船舶动力装置》

以行业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的 

 船舶动力装置创新与实践

《船舶动力装置》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与轮机工程专业必修课和全校通识课程,是国内唯一一门涉及全部船舶动力系统与传动装置的课程。王忠义教授及教学团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行业精英人才为目标,提出了“网络化、多位一体、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重点开展“一个平台”的建设,完善“网络化”课程教学体系。     

团队以船舶动力装置为主要授课内容,打造线下教学与线上资源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内容四结合、教学手段四突破、教学方法四创新、考核方法四融合”的“4×4”教学创新发展举措,同时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前沿科学技术与学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等,开展启发式、提问式、研讨式、应用式教学方法,并将考核方式进行过程化、团队化的改革。团队教师结合授课内容,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摘得金奖。

二等奖:

《生涯规划1:自我特质探索》

 服务人才培养 实现全程化生涯指导 

陈燃老师牵头教学团队经过10余年实践打磨,秉承“生涯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让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辅助力量。在教学体系上,搭建“生涯指导全过程”“教育覆盖由面到点”“学习影响从外向内”的三维立体教学体系。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普及、面向部分学生的典型问题团体辅导、面向个体学生的个性化咨询三个层面开展生涯教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学生课上学习普遍规律,课下围绕现实开展交流和思考。通过过程化考核替代试卷考核,学生提交行动报告自我分析,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建立符合自身习惯的行为方式。


本次大赛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经过学校选拔、网络评审、现场评审综合表现,哈工程有7名教师进入现场评审环节。本次大赛,学校高度重视,各学院广泛动员和全力配合,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及团队。学校邀请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提质增效。

提升学术治理能力!

哈工程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

大抓基层!

哈工程这次会事关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祝贺!

哈工程这些集体和个人荣登省“五四”光荣榜!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恭喜哈工程姚熊亮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闫雪

信息来源 | 本科生院

排版 | 方旖旎

编辑 | 赵琳琳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